发布日期:2016-03-09 来源:
【临床表现】
(一)具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的病史。
(二)肺、心功能代偿期①主要是原发病(如慢支,慢阻肺)的症状及体征。②具有肺动脉高压和域右心肥大体征。
(三)肺/心功能失代偿期①具有以上表现。②可有下呼吸道感染,Ⅱ型呼吸衰竭,右心衰竭(亦可见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四)还可见各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肝/肾损害。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害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体格检查】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肺气肿的体征。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心尖搏动向剑突下移位。颈静脉充盈。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充血水肿、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神经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高碳酸血症可表现为周围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多汗。
【辅助检查】
(一) X线诊断标准
1.右肺下动脉干扩张:①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5mm;②右肺下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③经动态观察右肺下动脉干横径增宽2mm以上。
2.肺动脉段突出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与外周分支纤细形成鲜明对比。
4.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显著凸出,或锥高≥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二) 心电图诊断标准
1. 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1导联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R/S≤1)。④aVR导联 R/S或R/Q≥1。⑤V1一V4呈Qs,Qr,qr,(除外心梗)。⑥RV1+SV5>1.05mv。⑦肺性P波:a.P电压≥0.22mV;b.或P波高尖,电压≥0.2mV且P电轴>+80”;c,或肢体导联低电压时P>1/2R。⑧可有肢导联低电压。⑨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三) 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1. 右室流出道内径≥30mm。
2. 右室内径≥20mm。
3. 右室前壁厚度≥5mm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
4. 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
5. 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
6. 右室流出道/左房内径比值≥1.4。
7. 肺动脉瓣前叶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①a波低平或<2mm。②或出现收缩中期关闭征。
【诊断要点】
1. 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2. 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3. 有肺气肿和/肺动脉高压的体征。
4. 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有条件可作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断可靠性。
5. 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白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
具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断条件,排除其他心脏基本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一、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彻底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是能否成功治疗失代偿肺心病的前提。
(二) 畅通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关键。
(三) 持续低流量吸氧,鼻导管法1~2L/min。
(四) 舒张气管:支气管扩张剂,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五) 纠正心力衰竭。
(六) 积极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肝/肾损害、休克等并发症十分重要。
(七) 补充足够的热量。
二. 缓解期的治疗:
1.教育和管理。
2.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
3.家庭氧疗。
4.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5.祛痰药。
6.抗氧化剂。
7.营养支持。
8.疫苗。
9.免疫调节剂可选择试用。
10.中药扶正或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