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的病人,登革热病毒因此进入了蚊子体内。
病毒在蚊子的体内大量繁殖,经过8~12天后,即可传播给人。
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过以后,健康人即受到感染,成为隐性感染者,或在3~14天的潜伏期后发病。
有这些症状你应该首先考虑登革热
一、发热:起病急骤,是登革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24小时体温可达40度以上,一般持续5-7天。
二、疼痛:绝大多数患者有严重头痛、肌痛、骨关节痛、背痛、腹痛及眼后痛等典型症状。
三、充血: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其中颜面潮红和结膜充血为登革热早期体征之一,常随着充血性皮疹的同时出现,热退后逐渐消退。
四、皮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 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如被蚊子叮咬后有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请告知医生外出旅游等情况。
登革热怎么预防?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传播。
我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沛,空气湿润,气候条件适合蚊虫滋生,尤以白纹伊蚊为主。白纹伊蚊呈黑色,有银白色的斑纹,是一种典型的容器型蚊种,喜欢孳生于室内外多种人工和(或)天然的积水容器内,该蚊主要在白天活动,一天内多见于日出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晨昏两个高峰。
因此,外出时,尤其是傍晚等蚊子活动频繁时段,应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此外,家中可以安装纱窗、纱门等防蚊设施,使用蚊帐,防止成蚊叮咬,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情况允许时可在室内可点燃蚊香。
外出旅游时,尤其是到登革热流行区(如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旅游或生活,应尽可能做好防蚊工作,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灭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因此,家中也要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