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血压是什么?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虽然通过服用抗高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仍诊断为高血压。
02
在家如何正确测量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和诊室血压诊断标准略有区别,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一般使用电子血压计,其操作简单,可靠真实,可监测常态下白天血压、获得短期和长期血压信息。建议所有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测血压前30分钟内不喝咖啡或酒等兴奋饮料,不剧烈活动,排空小便,静坐休息5-10分钟后测量上臂血压,间隔测两次,若两次测量结果相差5mmHg以上,应再测量一次,取二次测量结果相差小于5mmHg的血压的平均值。
不建议常规测量手腕血压及手指血压。初次测量时要分别测左右上臂,正常情况下两臂血压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血压高的一侧为标准。当左右上臂收缩压即上压差值>20时,建议进行四肢血压测量,提示可能存在大动脉炎或动脉狭窄等病变时,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03
高血压的危害
1. 对心脏的危害
高血压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进而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2. 对大脑的危害
高血压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脑出血;或使脑血管堵塞,引发脑梗死。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3. 对肾脏的危害
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小动脉,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4. 对眼睛的危害
高血压会引起眼底动脉硬化,导致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
04
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
2. 不良生活方式
①高盐饮食: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盐过多,会使体内的钠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使血压升高。
②高脂饮食: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肥胖、血脂异常等,这些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③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代谢功能会下降,易导致肥胖,进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④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导致血压升高。
⑤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
3. 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中,会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4. 其他因素
年龄增长、性别、某些疾病等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会逐渐下降,血压容易升高;男性在一定年龄段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
05
如何预防高血压
1.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5克。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②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
③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戒烟可以有效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也要避免过量饮酒。
④控制体重: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肥胖。
2. 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高危人群,更要加强血压监测。同时,还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高血压的疾病。
06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 按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 饮食控制
①低盐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咸菜、腌肉、火腿等含盐量高的食物。
②低脂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③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的饮食。
3. 适量运动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控制血压。患者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5. 定期复查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血压测量、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