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诞生以来,抗菌素已挽救了数以亿万计的生命。但随着抗菌药物在医疗、农业、养殖、畜牧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如不采取紧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人类将再次遭遇面对感染性疾病威胁而无药可用的悲惨境地。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如青霉素、阿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是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后所获得的一类新化合物。如:氨苄西林 、美洛西林。
人工合成抗生素:完全由人工合成,对细菌或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严格来说只能称为抗菌药或抗真菌药,而不能称为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当我们第一次使用抗菌药物时,药物能够杀灭细菌,但是有些抵抗力强的“强壮”细菌会侥幸存活,这些“强壮”的细菌继续大量繁殖,当我们再次使用药物时,细菌的抵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药物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1.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3.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
5.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1.诱发细菌耐药:药物的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一旦被其他细菌获得,遗传给下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甚至“超级细菌”。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有一天我们可能面临所有抗生素失效,使得感染性疾病无药可用;
2.引起不良反应: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都具有渐进性、积累性,故有隐蔽性,一时难以觉察,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致残或致死;
3.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
4.毒副作用、药源性疾病发生:“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的药量,否则很可能造成肝、肾损害,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等。
对公众来说,使用抗生素要记住的“三大政策”:
1.不自行购买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药师指导下购买。
2.不主动要求
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可使用。有90%的感冒都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并不能加速复原,不必主动向医师要求使用抗生素。
3.不随便停药
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程,要遵医嘱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避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