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聚焦肺炎防治 保护肺部健康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人体呼吸道感染后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简单来说,肺是由被称为肺泡的小气囊组成,人体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维持脏器功能。普通人呼吸时,肺泡会充满空气;而肺炎患者呼吸时,肺泡内会充满脓和其他液体,限制了氧气摄入量,从而引起发烧、咳嗽、痰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尽快来院处理。 感冒和肺炎有什么区别? 感冒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会出现流涕、鼻塞、清水样鼻涕、咽喉疼痛等症状,多集中在鼻部。当感冒症状发展到下呼吸道(即喉以下的呼吸道)时,要考虑可能为肺炎。 肺炎的症状通常会更加严重,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1.是否连续高烧发热; 2.是否影响正常进食; 3.是否咳嗽严重; 4.是否恢复较慢; 5.是否呼吸急促。 若均为“是”,则需警惕是肺炎!对于婴幼儿来说,以上典型症状可能不会出现,仅表现为呼吸加快、喂奶时呛奶、嘴巴吐泡泡等现象,因此家长们要注意鉴别,必要时到医就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肺炎的其中一种,主要以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为主,大部分患者以中低热为主,甚至部分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还可伴有高热、嗅觉/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特殊症状。 肺炎如何传播? 肺炎主要是通过携带肺炎病原体的患者咳嗽、打喷嚏所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肺炎链球菌作为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常定居在人的鼻咽部。因其传播形式隐匿,日常密接较为频繁的儿童,携带率可高达85%。 病原菌还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或邻近组织的感染传播。如果你恰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此时免疫力下降,肺炎球菌就会趁虚而入,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借着血液“游历”,引发严重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等。 肺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1. 免疫力低下群体:婴幼儿、老年人、肿瘤放化疗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2. 患有基础疾病群体: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3. 吸烟群体。 近年来,因不健康作息、运动量少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得肺炎的几率也在不断攀升。 得了肺炎后该怎么做? 肺炎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消灭病原体三部分。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 对症治疗:包括祛痰、止咳、退热等,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还需吸氧等呼吸支持。 消灭病原体:如果是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等,需使用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而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如肺结核、SARS等,则需服用特殊药物消灭病原体。 一般而言,症状较轻的肺炎患者只需口服药物即可;症状较重的肺炎患者需静脉输液用药或住院治疗。 “护肺小技巧” 1.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鼻、口。 3. 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提倡腹式呼吸法,即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用腹部带动呼吸,增加肺容量。 4. 家中定期消毒,注意通风。减少到人口密集或通风条件较差的场合,保持佩戴口罩的好习惯,遵守疫情防控安排。 5. 易感人群及早进行预防接种,获得免疫力,是对抗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6.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症状,应佩戴口罩、采用步行或私家车前往医院就诊,若必须乘坐交通工具,应注意减少接触其他物体表面;若发病前有外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