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如何正确对待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2022年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又称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治——携手向未来”。
为提高社会对老年痴呆症的正确认识,普及老年痴呆症的医学知识,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
义诊正当时 9月20日,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邵爱民跟随巡回医疗队一起来到永丰镇浦叶村,为这里的村民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 “手这样抬起来可以吗,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由于前来义诊的村民以老年人居多,邵爱民为大家普及了关于老年痴呆的相关症状以及自测方法,提醒大家要戒烟戒酒、平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保持大脑的活跃与健康,降低老年痴呆的患病率。 电台节目宣传 什么是老年痴呆? ” 大家俗称的老年痴呆,学名为“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 1.老年人 年龄越高,痴呆的患病率越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每增加5岁,患病率就要增加一倍,到85岁左右,患病率在30%到35%之间。 2.低教育程度者 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比未受过教育者可推迟7-10年患病。 3.睡眠差的人 睡眠差的人相对患病率高。 4. 离群丧偶者 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丧偶且不再婚者容易患老年性痴呆。 5. 缺乏体育锻炼者 每天体育锻炼1-2小时以上的人,痴呆的患病比例明显降低。 6. 缺乏社会活动的人 社会活动多的人比社会活动少的人患痴呆比例低。 7. 慢病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患病率较高。 8. 抑郁患者 抑郁人群的痴呆患病率较高。 9. 经常酗酒和抽烟的人 经常酗酒和抽烟会加剧脑部疾病的风险,从而增加痴呆的患病率。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 有什么检查可以早期诊断老年痴呆呢? ” 如何避免老年痴呆? ” 2020年《柳叶刀》发表研究报告称,通过一些干预措施,可以减少34%到40%的痴呆发生。 1.平衡膳食 研究发现,适度遵循“超体饮食”的人群患AD的风险降低了35%,而严格遵循的人群则降低了53%。"超体饮食"是地中海饮食法与DASH饮食法(高血压饮食)的结合体,侧重于吃对大脑健康有益的食物,特别是绿叶蔬菜,其余食物包括: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类、鱼类、禽肉、红葡萄酒和橄榄油等;限制红肉、奶油/黄油、奶酪、糖果/糕点、快餐/油炸食品等五种食物。 2.戒烟限酒 吸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同时也是导致痴呆的高危因素,所以控烟非常必要;防止酗酒,每周饮酒量限制在21个单位以下。 3.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 老年期抑郁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因此,患有抑郁、焦虑或其它心理健康问题,应尽早就医,积极治疗,尝试心理疏导,管理和缓解自己的压力。良好的深度睡眠有利于大脑清除病理性的异常蛋白,对于改善和延缓痴呆非常有益。 4.适当的体育锻炼 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心率,增加脑血流、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还可显著减少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性淀粉样蛋白沉积,从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降低痴呆风险。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5.多参加社交活动 独居老人以及社会交往少,长期宅在家里看电视者都是痴呆的高发人群。提倡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合唱团、练练太极、书法、绘画等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6.减少肥胖 我国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在18.5-24之间,65岁老年人可略高,但超过28就算肥胖。 7.控制好血压和血糖 老年人要将自己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定期监测,一旦发现超标,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8.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人还是要多学习,教育程度低的人也容易痴呆,老年人每天可以抽半小时看书看报。
供稿:神经内科一
科室介绍 浙大二院 临海分院 专家介绍 张宝荣 浙大二院 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 浙江大学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亚太地区理事 第六届亚太地区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老年性痴呆、享廷顿舞蹈病、神经遗传病及各类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 发表论文60余篇,至今已被SCI他引近700余次,973课题组组长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次,获2009香港林百欣高科技奖一等奖,荣获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高峰 浙大二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药物与转化应用学组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对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有深入的研究。以第或通讯作者先后在JCBFM,EurJ Neurol、FRO NT IMMUNO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多项。做为参与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赵国华 浙大二院 主任医师,NIH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副主任。 擅长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的诊治。 主要致力于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在国际期刊(Archiv es of Neurology,Human Genetics)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和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共8项,参编著作1部。擅长神经变性病和神经系统遗传病。 倪桂莲 浙大二院临海分院 主任医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主任、神经内科一科主任 1995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台州学院医学院工作,2012年调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在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6年在意大利安科纳联合大学医院短期进修。 是帕金森病专病门诊负责人,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周围神经病、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诊治。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坐诊时间 周五全天 : 神经内科(头痛)普通门诊(202诊室) 周六上午: 帕金森与记忆障碍专病门诊(207诊室) 郑海滨 浙大二院临海分院 副主任医师、硕士、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科主任 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工作17年,2021年调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曾于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进修学习。现任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台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神经血管介入及脑血管病、痴呆、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治,对各类头晕、头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 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