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老年痴呆那些事!

发表日期:2022-09-21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量:13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如何正确对待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2022年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又称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治——携手向未来”。

为提高社会对老年痴呆症的正确认识,普及老年痴呆症的医学知识,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


义诊正当时







9月20日,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邵爱民跟随巡回医疗队一起来到永丰镇浦叶村,为这里的村民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

“手这样抬起来可以吗,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6379943011763786536184118.jpg

6379943011764277116601624.jpg


由于前来义诊的村民以老年人居多,邵爱民为大家普及了关于老年痴呆的相关症状以及自测方法,提醒大家要戒烟戒酒、平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保持大脑的活跃与健康,降低老年痴呆的患病率。


6379943016113813611233738.jpg



电台节目宣传







6379943019105908678657402.jpg


6379943019064574324415399.jpg


9月21日上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倪桂莲受邀做客临海电台对话898空中问诊健康直播间,向听众朋友们科普“老年痴呆的那些事儿”。
节目一经播出,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倪桂莲主任“干货满满”的科普吧。



什么是老年痴呆?

大家俗称的老年痴呆,学名为“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老年人

年龄越高,痴呆的患病率越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每增加5岁,患病率就要增加一倍,到85岁左右,患病率在30%到35%之间。

2.低教育程度者

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比未受过教育者可推迟7-10年患病。

3.睡眠差的人

睡眠差的人相对患病率高。            

4. 离群丧偶者

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丧偶且不再婚者容易患老年性痴呆。

5. 缺乏体育锻炼者

每天体育锻炼1-2小时以上的人,痴呆的患病比例明显降低。 

6. 缺乏社会活动的人

社会活动多的人比社会活动少的人患痴呆比例低。 

7. 慢病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患病率较高。

8. 抑郁患者

抑郁人群的痴呆患病率较高。

9. 经常酗酒和抽烟的人

经常酗酒和抽烟会加剧脑部疾病的风险,从而增加痴呆的患病率。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老年痴呆早期有以下10个征兆,大家需要警惕、重视。
1.记忆力衰退
尤其是对近期事物的遗忘,是老年痴呆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 反复提问相同的问题或反复述说相同的事。
2.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或操作
如:母亲平时都做家务的,现在不会烧饭、洗衣了。
3.将物品放错地方
如:把食物放在衣橱里,把电熨斗放到冰箱里。
4.理解力下降
如:听不懂我们说的话,交流出现了障碍。
5.判断力受损
如:花很多钱去买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吃不新鲜的食物,甚至横冲直闯过马路。
6.语言表达出现障碍
如:找词困难,话到嘴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7.搞不清地点和时间
如:容易迷路,出门回不了家,记不住时间、日期。
8.兴趣丧失
如:对以前的喜好不再感兴趣,一人呆坐,昏昏欲睡。
9.情绪或行为改变
如:情绪无缘无故地涨落或变得淡漠、麻木,爱贪小便宜,捡垃圾回家等。
10.性格改变
如:多疑、易怒、害怕、焦虑、抑郁……为一点小事和家人生气,怀疑老伴有外遇,怀疑子女谋自己钱财。


有什么检查可以早期诊断老年痴呆呢?

老年痴呆症发生症状前15-20年就开始出现病理、生理变化。从病理改变到临床症状出现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过程,此时干预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属于痴呆的高危人群,可到医院做以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1.认知评估量表
临床上常用的是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托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2.尿液AD7c-NTP检测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大脑神经元变性,会使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异常表达。尿液AD7c-NTP的检测能更早、更直观发现病理的发展变化动态过程,而且尿液检测方便易行,可定期检测,费用低,是性价比最高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方式之一。
3.血液检查
常用的血液学检查包括:维生素B12、血糖、免疫炎症指标、性激素和甲状腺功能等。对于有家族史的病人,还应该检查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42)、tau蛋白、NFL及其家人的筛查。
4.脑脊液检查
与AD相关的脑脊液检查中,主要检测蛋白为脑脊液Aβ蛋白和脑脊液tau蛋白,这两类蛋白均与AD发生有关。当常规检查不能明确AD痴呆诊断时,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应是最佳选择之一。
5.基因检测
致病基因突变(APP,PSEN1或PSEN2),有助于识别早发型、家族性AD;易感基因突变(APOEε4等位基因),有助于预测家族性AD的风险和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严重程度。
6.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MR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AD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支持证据。



如何避免老年痴呆?

2020年《柳叶刀》发表研究报告称,通过一些干预措施,可以减少34%到40%的痴呆发生。

1.平衡膳食

研究发现,适度遵循“超体饮食”的人群患AD的风险降低了35%,而严格遵循的人群则降低了53%。"超体饮食"是地中海饮食法与DASH饮食法(高血压饮食)的结合体,侧重于吃对大脑健康有益的食物,特别是绿叶蔬菜,其余食物包括: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类、鱼类、禽肉、红葡萄酒和橄榄油等;限制红肉、奶油/黄油、奶酪、糖果/糕点、快餐/油炸食品等五种食物。

2.戒烟限酒

吸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同时也是导致痴呆的高危因素,所以控烟非常必要;防止酗酒,每周饮酒量限制在21个单位以下。

3.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

老年期抑郁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因此,患有抑郁、焦虑或其它心理健康问题,应尽早就医,积极治疗,尝试心理疏导,管理和缓解自己的压力。良好的深度睡眠有利于大脑清除病理性的异常蛋白,对于改善和延缓痴呆非常有益。

4.适当的体育锻炼

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心率,增加脑血流、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还可显著减少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性淀粉样蛋白沉积,从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降低痴呆风险。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5.多参加社交活动

独居老人以及社会交往少,长期宅在家里看电视者都是痴呆的高发人群。提倡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合唱团、练练太极、书法、绘画等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6.减少肥胖

我国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在18.5-24之间,65岁老年人可略高,但超过28就算肥胖。            

7.控制好血压和血糖

老年人要将自己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定期监测,一旦发现超标,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8.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人还是要多学习,教育程度低的人也容易痴呆,老年人每天可以抽半小时看书看报。


供稿:神经内科一

图片


科室介绍


6379943099910409884560625.jpg

浙大二院

临海分院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2004年,目前是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神经内科医生团队12人,高级职称10人,硕士5人;目前有2个病区(22病区、23病区),开放床位90张。
科室收治各种急慢性脑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代谢性疾病、变性疾病、头痛头晕、认知记忆与睡眠障碍等,能够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满足神经内科各种常规及疑难疾病诊疗需要。
科室与浙大二院神经内科紧密合作,设立张宝荣教授名医工作站,专家定期坐诊查房、指导工作,常规开展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



专家介绍


张宝荣

浙大二院

6379943102407910105012174.jpg


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

浙江大学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亚太地区理事

第六届亚太地区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老年性痴呆、享廷顿舞蹈病、神经遗传病及各类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


发表论文60余篇,至今已被SCI他引近700余次,973课题组组长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次,获2009香港林百欣高科技奖一等奖,荣获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高峰

浙大二院

6379943107013842107658665.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药物与转化应用学组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对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有深入的研究。以第或通讯作者先后在JCBFM,EurJ Neurol、FRO NT IMMUNO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多项。做为参与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赵国华

浙大二院

640 (19).jpg


主任医师,NIH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副主任。


擅长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的诊治。


要致力于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在国际期刊(Archiv es of Neurology,Human Genetics)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和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共8项,参编著作1部。擅长神经变性病和神经系统遗传病。


倪桂莲

浙大二院临海分院

640 (20).jpg


主任医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主任、神经内科一科主任


1995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台州学院医学院工作,2012年调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在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6年在意大利安科纳联合大学医院短期进修。


是帕金森病专病门诊负责人,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周围神经病、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诊治。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坐诊时间

周五全天 :

神经内科(头痛)普通门诊(202诊室) 

周六上午:

帕金森与记忆障碍专病门诊(207诊室)


郑海滨

浙大二院临海分院

640 (21).jpg


副主任医师、硕士、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科主任


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工作17年,2021年调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曾于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进修学习。现任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台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神经血管介入及脑血管病、痴呆、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治,对各类头晕、头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

周四全天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