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预防溺水 安全一“夏” 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大量的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从而引起换气障碍,导致窒息的现象。也可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和水中污泥、杂草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会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然后,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会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情况。 溺水表现一般根据溺水时间长短,病情也是轻重不一。 在淹溺1-2min内获救,处于喉痉挛早期,会出现一过性窒息的缺氧表现,获救后神志大部分清醒,有呛咳,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胸闷不适,四肢酸痛无力。 在淹溺3-4min内获救,处于喉痉挛晚期,窒息和缺氧时间较长,会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或不清,剧烈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心率慢、血压降低、皮肤冷、发绀等征象。在喉痉挛期之后则水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睑面水肿、眼充血、口鼻血性泡沫痰、皮肤冷白、发绀、呼吸困难,双肺水泡音,上腹较膨胀。 淹溺时间达5min以上时,会出现神智昏迷、口鼻血性分泌物、发绀重、呼吸憋喘或微弱浅表、不整、心音不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至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等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获救者由于污水入肺而继发肺部感染,甚至并发ARDS、脑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溶血或贫血、DIC等病情。 会游泳的人溺水,往往是其自身原因,如: 1. 手足抽筋。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等。小腿抽筋时会感到小腿肚子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无法坚持游泳; 2. 潜水时因受伤而发生溺水; 3. 有时候(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会因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引起意识丧失,发生溺水; 4.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本身会水,在游泳过程中因为不小心吸入气管少量水而引发咳嗽,由于没有恰当处理,反而坚持继续游泳,在头沉入水下的过程中呛咳,大量水引入肺部,从而发生溺水。 所以会游泳的人下水前也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下水游泳,在游泳的过程中感觉身体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止游泳。 01 不会游泳的人 首先应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除呼救外,落水后应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放松肢体,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一动作会使不会游泳的落水者更加紧张被动。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02 会游泳的人 如果发生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脚伸直,用手将脚用力牵拉,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如果发生手抽筋,可将手用力握拳,然后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近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同时及时呼救,寻求周围人员的帮助,在自身有能力救援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溺水者救上岸。 还有一个方法,给溺水者提供能上浮的东西,如游泳圈、篮球、甚至捆绑在一起的多个空矿泉水瓶等,只要能支撑溺水者浮出水面即可。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清除其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对于心跳骤停的溺水者,应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等待120到达现场。作为救护者一定要记住:对所有的溺水心跳骤停者,无论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