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尹娅娅
尿液是人体水液代谢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每个人都要排尿,排尿频次、排尿多少、尿液颜色等情况也会随着我们身体健康状态改变而不断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家都关心的“尿”。
尿液是从生物体中排泄出的代谢性废物和毒素,一般呈现淡黄色。当血液流经我们的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球中,形成原尿,然后在肾小管重吸收,最终形成尿液经尿道排除体外。尿液检查可为泌尿系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提供重要线索。
是不是排泄得越多说明毒素和废物排泄得越多?
尿量并非越多越好。正常情况下,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毫升。当24小时尿量大于2500毫升,则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则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则为无尿。
尿色的正常异常之分。尿液颜色变化大多取决于尿液中色素的浓度及尿液的酸碱度。一般尿液多是黄色或无色,但如果体内缺水,尿液的颜色会逐渐加深。许多因素可以改变尿液的颜色,包括食物、药物及疾病。
说到食物,最经典的改变尿色的食物就属红心火龙果了,在食用后尿色会呈现如火龙果果肉的玫瑰红色。药物中能改变尿色的药物有利福平、维生素B2、亚甲蓝等。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尿色异常往往是血尿,受酸碱度的影响可以是咖啡色、茶色、洗肉水色,但需要与引起血尿其他因素相鉴别,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这些则提示溶血及肌溶解等疾病,肉眼难以鉴别时往往需要结合疾病表现及血尿检查。
如果尿色偏深,呈现深黄色,则可能与饮水过少、出汗过多有关,这属于生理性的尿黄,不用过于担心。不过,及时补水依旧出现的尿液深黄可能是病理性,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当尿液长期发黄、发棕,就像浓茶一样,并且还伴有动不动就累、脸色发黄、上腹不适等症状,则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尿液浑浊一定有疾病吗?
正常新鲜尿液清晰透明。通常情况下尿混浊是由于尿液碱性过高,引起尿中磷酸盐类结晶沉淀导致尿液浑浊,当饮用大量牛奶或高蛋白饮食后尿中磷酸盐类增加,尤其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下更容易析出结晶,导致尿液看起来浑浊,甚至干后留有白色结晶,常常有患者因为尿液浑浊就诊,而尿检未提示明显异常,多数就是这个情况。但当尿路感染时,尿中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时也可使尿液浑浊。
有些人的尿液味道太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般来说,正常色、新鲜尿液的气味是一股淡淡的稍稍刺鼻的氨味。久置的尿液由于细菌繁殖、尿素分解,会出现较重的味道。若新鲜的尿液即有较重的氨味,常见于慢性膀胱炎、尿潴留等。当尿液带蒜臭味则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当糖尿病患者尿液呈烂苹果味时,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然,进食大蒜、葱头或特殊气味的药物也会对尿液的味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若想通过尿液气味判断健康情况,最好观察一下,看看尿液气味是否持续变化,再判断是否真的出了问题。
小便中出现泡沫正常吗?
正常尿液中没有泡沫。常见引起泡沫尿的原因是尿蛋白、糖尿,因为这些物质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排尿时可产生较多气泡。
一、当出现肾脏疾病时,尿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有蛋白尿时一般都会继发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
二、有糖尿病时,尿液中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一般较大,很容易消失。
三、生活中如在便池里加入消毒剂或者除垢剂,也可使尿液形成泡沫。
除了根据尿量、尿色、尿味、泡沫尿来辨别尿液异常,还有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出异常尿液,比如蛋白尿,这就需要送检。
人类正常尿液中有少量的蛋白质排出。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
一、生理性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和直立性蛋白尿。前者指通过正常肾脏排出的一过性蛋白尿,主要见于急性发热、脱水、剧烈运动、冷水浴后等。后者表现在直立体位时出现蛋白尿,卧床后即消失。这种蛋白尿非肾脏疾病所致。
二、病理性蛋白尿: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性蛋白尿等。
蛋白尿就一定代表得了肾病吗?
当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精液、白带、前列腺液、炎症分泌物等,常规尿蛋白检查也可呈现阳性反应,诊断蛋白尿首先要排除一些假性蛋白尿的情况。确定真性蛋白尿后再进一步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疾病的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伴随症状和详细的检查。所以当发现蛋白尿后还应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及何种疾病。
如果在家里自行用尿蛋白试纸需要注意些什么?
尿蛋白试纸检测在肾脏疾病长期随访中有着重要的监测作用,但尿蛋白试纸也可以出现假阳性结果,其中包括尿液偏碱性,尿液容器及取样时被杀菌清洁剂污染时也会导致尿蛋白试纸假阳性。家庭中实施尿蛋白试纸监测尿蛋白时,应注意避免上述因素。
体检尿液送检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通常以清晨第一次的尿液标本最为理想,因为晨尿较为浓缩且偏酸性,有形成分多且无饮食、体位因素干扰。
一、留取尿液一般1小时内送检,如若不能,则须特殊处理,比如:放置4℃冰箱冷藏防一般细菌生长(但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
二、24小时尿蛋白送检,需要收集完整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比如第1天清晨7点排空膀胱,然后收集至第二天清晨7点(包括7点时)间的所有尿液,混匀尿液后取出其中>10ml尿液送检,同时记录24小时小便总量并告知检验医生。若天气炎热,须在尿液中加入防腐剂。
值得一提的是,平时生活中有些人不喜欢上厕所有憋尿的习惯。对于憋尿偶尔为之还好,但如果经常憋尿,危害一点也不可小觑,比如膀胱受损、尿路感染、影响肾功能等。另外,很多人认为尿得越远,肾气越足。但事实上,尿得远、尿得高,只能代表膀胱的收缩功能较好且尿道通畅,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