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端午前后,防暑防疫

发表日期:2021-06-16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量:797

人们都说毒五月,五月毒,端午前后很多人会中暑,传染病和虫害也有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农历五月,天气变得炎热,雨量增多湿度加重,蛇虫鼠蚁逐渐滋生,细菌繁殖肆虐,是中暑、传染病、虫害高发时段。其实端午在古代也称重午,这个“午”不是数字的五,而是十二地支的“午”,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也就是阳气旺盛。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因为古人把天干地支和八卦相配,其中“丙午丁”和离卦相配,其卦爻辞为火)。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的开始。

端午节之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向上蒸腾,湿热交织,这时最易滋生病菌,酝酿外邪,使人发生疾病。同时,农历五月后,天气往往比较闷热,这时如果再加上工作压力大,人体气血运行不顺,就容易出现烦躁失眠、胸闷气短等症状。在这一天人们有挂菖蒲、艾草,熏苍术、白芷,饮雄黄酒,等等习俗,主要目的是:祛病,驱虫,驱疫,祛邪。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世间万物活跃,正邪两气也同时进入鼎盛,人们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还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此时节要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加强自身正气,抵抗外邪,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则易引病邪入身,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不注意这些,正气不敌邪气,人就会生病,社会上都不注意对抗病邪,就会变成瘟疫。


 那我们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加强自身正气对抗病邪呢?
    《夏小正》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所以端午亦有“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的习俗。
     《伤寒论·辨脉法》有云:“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这里的五月之时说的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当下所处的时间阶段。







从冬至阳生到现在的夏至阳盛至极,整个春夏阳气都在蒸蒸日上,向上、向外发散,由于阳气是这样一个向表、向外的趋势,所以这个时候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怎么办呢?一个是不要食用寒凉之物,二是遵循民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姜性辛温, 姜辛散胃寒力量很强,所以对于平素体寒或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姜枣茶或许就应该是最恰当的上午饮品了。午时茶是由清朝福建名医陈修园所创,名叫“午时茶”,是因为本方所用之药物共研细末之后,须在农历五月五日午时这一特定时间内,制成茶饼状,也因为其中含有陈茶此味药,用时与茶一样煎煮后再服用。本方后来收集到了《经验百病内外方》一书中。

 这段时间建议戴个香囊在身边,辟秽香囊有芳香化气、辟秽化浊、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动手能力强的就自己做一个,配方为: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各取几克打成粗粉即可。







夏至易湿邪侵袭,多出现身重、皮肤油腻、大便黏腻等可按足三里穴,有助祛湿,还可以增加梳理大椎、丰隆、阴陵泉、地机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丰隆穴系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
      阴陵泉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其性属水。能健脾利水、益肾调经、通利三焦。
      地机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健脾、理血、行水、渗散脾土水湿的作用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此外五月赤日流火,心火最旺,宜平时多梳理心包经,特别是建议多按揉劳宫穴,不熟悉穴位的就拿个核桃握在手心,时常多握一握,特别是中老年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说的是此节要心胸宽阔,乐观向上,以利于人体气机的流动。不可大怒、忧郁。
      嵇康的《养生论》有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养生多静心为上,练习书法、绘画、读书、听曲、品茶都挺好。 





夏至养生之要应静养为上。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销暑》里说:“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可见《销暑》的最佳方式其实就是一个字——“静”。养生则需要顺应四时,效法自然,方可从容安度。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