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你了解吗

发表日期:2020-08-28     新闻来源: 编辑:朱崇丹 浏览量:625

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的来源及原则是什么?      2007年9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倡导“健康一二一”(每日一万步,吃动平衡,健康一辈子)为切入点,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开展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科学传播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康技能,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2020年9月1日是14个第“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主题为“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三减三健”专项活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以实际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三、怎么样能做到三减?     油盐糖与健康关系的循证依据:高盐能够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胃癌的发病危险;总油脂及动物脂肪摄入增多可增加肥胖、冠心病的发病危险;过多摄入糖或含糖饮料可增加青少年龋齿、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风险。 减盐:成人每天摄入盐应少于6克,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人不超过5克。建议用定量盐勺,如果觉得口味不好,不妨加醋、胡椒、辣椒等来调味。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减油:今年的减油主题宣传是“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成人每天摄入油少于25克。少吃或不吃炸鸡腿、炸薯条、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少点油炸类菜品。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食用植物性油建议不同种类交替使用。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炒菜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购买食品时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减糖:每人每天摄入糖50克(最好25克以下)。避免摄取精致糖:白砂糖、高果糖、玉米糖浆、冰糖等,减少冰淇淋、巧克力、糖果、蜜饯等加工添加糖的食品摄入。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用白开水替代饮料: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在温和气候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约8.5杯)水,女性最少饮用1500ML(约7.5杯)水。科学的减糖,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单糖、双糖、果糖等,淀粉类食物比如米饭、面食等也要控制,因为淀粉类食物在肠道内也会分解为单糖、双糖。 四、怎么样能做到三健?    “健康口腔”: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比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口腔感染有关。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做完窝沟封闭的儿童仍不能忽视每天认真刷牙,定期口腔检查;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尽量减少吃糖的次数,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进食后用清水簌口清除食物残渣;定期洁牙保持牙周健康:建议每年定期洗牙一次,定期洗牙能够保持牙周健康;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但牙膏不能代替药物,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不能治疗口腔疾病;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不论失牙多少,都应在拔牙2-3个月后及时进行义齿修复。假牙(可摘义齿)应在每次饭后取出刷洗干净。    “健康体重”:体重过高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了维持合适的体重,要定期测量体重、身高。测算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成人体重标准值(BMI)18.0-24.0。BMI大于24小于28为超重,BMI大于28为肥胖。坚持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减少久坐,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正确树立减重目标:超重肥胖者制定的减重目标不宜过高过快,减少脂肪类能量摄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做好记录,以利于长期坚持。老年人量力而行适宜运动:每周坚持至少3次平衡能力锻炼和预防跌倒能力的活动,适量增加肌肉训练,预防少肌症。关注体重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儿童肥胖治疗主要为饮食控制、行为修正和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目的在于降低能量摄入,不宜过度节食。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走路是最好的运动。上下班路上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工作时少乘电梯多走楼梯,时常做做伸展运动,减少久坐;居家时间多做家务、多散步,减少看电视、手机和其他屏幕时间。运动要多样化,把生活、娱乐、工作与运动锻炼相结合。     “健康骨骼”:关乎晚年生活质量。激发群众参与骨质疏松干预活动的主动性,自我检测鉴别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注意骨质疏松,医生常用“瘦小老太太”来形容这类高危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多晒太阳、多运动。 五、在今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对广大市民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建议?     生活起居规律,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文明出行,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文明餐桌,拒绝滥食野味、注意食品安全。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里常通风,适量运动。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坚持做到“三减少三不要”,减少过多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减少社交的压力,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减少负面的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愿大家都保持健康的体魄,对抗病毒的侵入!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