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高考后,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关注

发表日期:2020-07-14     新闻来源: 编辑:范爱月 浏览量:645


一、高考结束了,肯定有部分人收获了理想的成绩,那他们在今后要注意些什么呢?

高考是国内相对最公平的考试了,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了优异的成绩,从此迈出了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们祝愿他们今后再接再厉,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但是,有部分同学,认为高考成功了,进入了优质的高等学府,今后工作无忧,就开始极度放松,如经常打游戏,沉迷网络,大学里的考试反复挂红灯,最后毕业不了的人也不少。其实,高考后的人生还是需要继续学习和努力的,越是优秀的学校,周边越是高手如云,越需要好好去规划自己的学业。进入优质的高等学府,意味着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今后事业有成还要不断的努力。当然考后放松是必须的,生活也总是需要劳逸结合的。

二、有部分人考得好,那也肯定有部分人成绩不理想,他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如此重大的打击呢?

 

考生们从紧张备考,到考后放松,再到紧张查分,最后预估被录取的学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考生的心理经历了好几次“过山车”,难免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就有好多学生高考后心理情绪未能疏导而轻生的悲剧发生,今天我们要重点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1.首先,每位考生都要知道,生命远远重于成绩,生命是最宝贵的,它仅有一次,不像游戏里的game over还能replay。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其实,人生之路不可能是笔直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和痛,有时还有冤屈,继续走下去。不管成绩如何,我们都要坦然面对,如果自己实在不能坦然面对,一定要寻求心理救援,与父母或老师或好朋友进行沟通和宣泄,实在解决不了的,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救援。

2.高考,其实只是通往今后生活的一条路,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早已过去,只要参加高考,正常发挥,绝大数考生都能有机会上大学。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固然最好,考不上理想大学,掌握一技之长,做个“蓝领”也是不错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非常非常优秀的只是少数,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已,考了普通的成绩,今后做个普普通通人也挺好的。

 

三、有些孩子发挥不好,想不开,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孩子想不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概括了一下,主要有以下3点:

1.学业的压力。就像我们成年人要面对社会的竞争一样,孩子们也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压力,这种压力单一而且有明确指标。其实孩子自己比家长更在乎成绩,考砸了,心情是非常糟糕的。孩子们一旦累积了大量的学业压力,在某个时刻超过了孩子承受和消化的能力时,就可能压垮孩子,做出悲剧的行为。部分孩子会作弊,一是害怕父母的责骂,二是害怕同学的对比,所以用作弊这种下下策去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

2.部分家长只讲道理,没有共情。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说话。学生反问:“我也想说,但是每次都是讲一堆道理压我,每次都是他们对,为什么还要说?”做得好是应该的,做错或做不好的时候,孩子想寻找共情的时候,却再次从父母那里得到二次伤害,如果一直维持受挫状态,他能学到的沟通方式就是忍耐,最后直到无法忍耐,就会选择极端的方式。

3.错误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概念经常被误解,本来应该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建议,让孩子明白,原来犯错并不可怕,遇到困难自己也有能力去解决它,而不是被挫折压得喘不过气来,还要面对父母的责难。孩子世界很小,本来情绪消化能力就有限,在孩子为自己取得的小成就正开心的时候,部分家长会突然泼一盆冷水,告诉孩子你离标杆还很远,直接打击了孩子感知积极快乐的能力。打击得多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快乐是不对的,就算长大成人,也会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四、高考后,家长的支持和安慰非常重要,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 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或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部分孩子没有主见,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家长可以根据成绩,提供孩子一些建议和选择的方向。部分孩子主见非常强,早早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参加高考的孩子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孩子有权力和能力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所以最好让孩子自己决定选择什么学校和什么专业。

2. 家长尽最大能力成为孩子的朋友,理解他,欣赏他,鼓励他,多给他提供聚会、郊游、娱乐等方式,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3. 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对现状的不满,或因为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而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比如自己学历事业无成,就希望孩子读书好。今年我们台州地区的中考语文作文主题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比自家孩子好,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他人孩子长处比,而忘记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多多夸夸孩子长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这个道理其实家长们都懂,就是平时要多用心思去与孩子沟通。

4. 其实,挫折教育,生命意义教育,这些在孩子出生以后就一直伴随着,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有意识地、认认真真地花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培养。

 



作者简介





1

范爱月.JPG
1

作者简介

  范爱月,主治医师,硕士,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擅长神经系统疾病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是台州市心身医学会委员,是台州市211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是首届临海市医坛新秀成员。曾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及温州医科大学进修,主持台州市课题一项,参与浙江省及台州市多项课题研究。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