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啥?!吃止痛药会加重头痛?
“你有过头痛吗?吃过止痛药吗?”
“当然有过头痛,不过没关系,我从不去医院,吃颗止痛药就好了。”
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及急诊中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常见的病因主要是原发性头痛,止痛药也是最主要的对症药物。有些慢性头痛患者经常自行服用止痛药,开始效果不错,但慢慢地头痛更频繁了,程度也越来越重了。止痛药不就是治疗头痛的吗?为什么还会加重头痛呢?今天临海市一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为我们带来“有一种头痛叫做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为大家解答这一疑问。
李阿姨经常头痛,都有10几年了,据她介绍,头痛位置不固定,时左时右,时前时后;头痛的性质也不一定,有时像脉搏搏动一样,有时像戴着紧箍咒一样胀痛,时间也有短有长,持续时间长的时候可以持续一两天,她到各家医院去看病,做过头颅磁共振、头颅CT等检查都没问题,医生开的药吃了后好转,吃完后头痛又发作了。后来干脆不去医院了,自己买点止痛药吃,开始效果真不错,4、5年后几乎每天要吃止痛药,不吃药就没法安生,可这几年吃止痛药也没效果了,阿姨痛苦异常,家人也备受折磨。上周她在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止痛吃多了引起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让她要停止服用止痛药。那么“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到底是个什么鬼?
我们先了解一下药物性头痛的名称的前生今世吧。它来源于临床,据说梅奥诊所有个顽固性头痛的患者,天天吃麦角胺类止痛药,一点也没效果,一气之下什么药都不吃了,你猜怎么着,患者头痛反而缓解了。教授们得到了启发,收集资料,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有很多治疗头痛的药物吃多了似乎都会引起头痛。于是,1988年,研究头痛的专家教授们开了个会,给这类头痛起了个名字“headache induced by chronic substance use or exposure(长期使用或接触物质引起的头痛)”。2004年,头痛分类国际标准把它命名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是指头痛患者规律过度使用止痛药物之后出现的频繁发作的头痛,随着所用药物的戒断,头痛会逐渐缓解或恢复到先前的头痛类型。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呢?
很多治疗头痛的药物都可以引起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国内引起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常见药物主要是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包括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酚咖片、脑清片及某些中成药(如刺五加、双黄连、黄芪等),另有少数过量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麦角胺的患者。国外患者中曲普坦类药物、单方或复方止痛制剂比较多见。
药物过度性头痛发病率高吗?有什么表现呢?
该病发病率还真不低,2013年的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结果显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为普通人口的1%-2%,在慢性每日头痛病人中约占11%-70%。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通常在进行性恶化的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的基础上增加服用急性镇痛药物导致,其他原发性头痛也可以发展为该病。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严重程度、位置和类型在不同个体之间可能有很大差异,但头痛通常每天或几乎每天发生,可伴随恶心,虚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集中和烦躁不安。
药物过度性头痛如何诊断呢?
该病诊断包含3项主要诊断标准:1.之前曾患原发性头痛(最主要的为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目前每个月至少有15天都有头痛症状;2.每月规律服用1种或多种可以对症镇痛的药物≥10或≥15天(取决于所使用的药物种类),连续服用超过3个月。对于麦角胺、阿片类、复方镇痛药物每月服用≥10天。对于单纯镇痛药类(即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每月≥15天。3. 头痛不能用其它疾病更好地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是指药物使用的天数,而不是每次服用药物的剂量。
那么药物过度性头痛怎么治疗呢?
1.简单健康教育是治疗管理的第一步,患者要知道频繁使用急性镇痛药物会导致药物过度性头痛,积极加入治疗中,减少急性镇痛药物的摄入 ;2. 撤去过度使用的急性对症药物;3.治疗戒断症状等。大多数患者在戒断后第2天至第10天出现戒断症状,最常见的戒断症状是初始化的头痛,伴随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低血压、睡眠障碍、焦虑和紧张。不同药物的戒断头痛持续时间不同,使用曲普坦类的病人持续时间最短约4天,使用麦角胺类的病人约7天,服用镇痛药物的病人约10天。因此,戒断症状的持续时间长短和严重程度与过度使用的药物类型有关。戒断头痛可以遵医嘱使用有限的既往未使用过的镇痛药物治疗或对症处理,包括:非甾体类、激素、苯二氮类镇静药物等。4. 加用预防性药物。主要有β阻滞剂、部分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托吡酯)、钙拮抗剂(如氟桂利嗪)、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开始戒药时立即启动预防性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止MOH病人恢复既往服镇痛药行为。5. 行为治疗(按需选择),对合并焦虑明显的患者,要加强心理疏导、放松训练。
头痛服止痛药有风险,合理使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