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保健养生 保健养生

春季谨防“草扒子”叮咬!

发表日期:2016-05-18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量:1004
        又到了美好的季节,繁忙工作的人们合家欢聚,举家出游,其乐融融。特别是久居大城市的年轻人,为了亲近大自然,呼吸花草的芬芳、清新的空气,常常去草原、进深山,有的在郊外租个菜地玩玩种植,分享收获的喜悦,最不济也要到城市的公园草坪上搭上一顶简易帐篷欢乐游玩一下。
  殊不知,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有一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虫子也在等待着兴高采烈的人们,伺机发起攻击,叮咬进入它们“领地”的人们。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它们是谁呢?又是如何致病?大家如何玩的开心又安全呢?笔者向大家介绍易被我们忽视的“蜱”!
  蜱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壁虱”、“牛虱”、“犬豆子”、“八角子”等, 常栖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木及动物的皮毛、巢穴处。不吸血时,干瘪如米粒至绿豆般大小;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属于节肢 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和软蜱科。一般蜱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到米粒大小不等。蜱的一生经过4个阶段, 分别称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幼虫有6条腿,若虫和成虫有8条腿。蜱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动物皮肤薄弱、不易被骚动的部位,蜱一旦离开动物后就会附着 在草上,便会对人进行“攻击”,叮咬、吸血,传播疾病。春秋季是蜱活动的高峰期,冬天蜱基本就不活动了。
 
  当我们人体被蜱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由于蜱是媒介生物,常常通过叮咬吸血来传播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使人患病。蜱叮咬的无形体 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蜱传疾病极少有人传人的现象,但是,接触含有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物,有可能感染发病。
  如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疹伤寒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危害。
 
  做好防护,学会叮咬后的处理,简便易行,但又是很重要的。
 
  一 是避免接触蜱。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尽量穿光滑的衣物, 不易被蜱附着,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的地 区游玩离开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二是学会处理蜱叮咬。一旦发现被蜱叮咬,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让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等清清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伤及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蜱后,用碘伏或酒精对损伤的皮肤进行消毒,并观察全身症状。
 
  三是不要徒手抓取蜱。无论在人体、动物体表,以及地面等发现蜱,都不要直接用手抓取、或碾压。而是要使用镊子等工具夹取,然后用火烧死。如果不慎接触到蜱,特别是蜱被挤破后流出的液体,一定要用碘伏或酒精做局部的皮肤消毒。
  
        四是被蜱叮咬后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被蜱叮咬后,或者在野外活动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暴露史。
 
  五是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要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