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保健养生 保健养生

颐养心气七要点

发表日期:2012-07-28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量:611
 夏季天气酷热,人出汗多,消耗大,食欲不振,睡眠不足,而工作量却和往常一样,一点也不减。所以夏季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损大于补。中医认为夏季颐养心气非常重要。1、  保证睡眠
夏季昼长夜短,由于天气炎热,晚上不易熟睡,早晨天亮得又早,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人容易“夏大盹:。因此要适当增加午休时间。上班族经常加班加点时,就要减少其他活动,以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为宜。
2、  保证营养
多食绿叶菜及瓜类含水量多的蔬菜水果,同时饮食不要过咸、过甜,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发生内热而诱发其他疾病。另外,在早、晚时喝点粥或汤是大有好处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还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夏季特别适合喝绿豆粥。李时珍曾高度评价绿豆粥为“济世之良谷也”。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绿豆还有解毒、消肿止痒、收敛生肌作用,对痱子、皮炎、湿疹、疖肿等均有效。绿豆百合粥、南瓜绿豆汤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暑止渴,清心安神。
3、  及时补水
一般而言,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饮。这样可使排汗减慢,减少水分的蒸发。
饮水莫待口渴时 古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就是防止渴不择饮。如果一旦出现大渴难耐的情况,应缓缓饮水,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睡前不宜多饮水 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只是维持基础代谢,各种代谢都非常缓慢,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饮水过多,不利于夜间休息。
晨起喝水有助健康 因为早晨饮水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饮料不能代替饮水 饮料大多含有糖分,饮料中的糖分越高,渗透压也越高,越不易为细胞所吸收,反而会带走细胞内水分,容易引起体内失水。
4、  不可贪凉
《黄帝内经》里说“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这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所以,必须注意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风寒等外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地方的人爱穿肚兜,这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长期待在冷气环境中易患冷气病,轻者会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
   还要注意不可用凉水冲脚。常言道,寒从脚下起。脚底皮肤的温度是全身温度最底的部分,极易受凉。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
5、  忌暴吃冷饮
中医认为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依靠脾胃功能来完成。当过食寒凉之物后,就可伤及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厌食等。
儿童吃冷饮过度易患脾胃病。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本身就喜欢吃凉的食品,再加上天气闷热,孩子们吃冷喝凉不断,其胃肠道经常被饮料占满,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6、  少开车多走路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夏天开车多开空调,车内通风较差,空气不好,再加上塞车,很容易造成缺氧、烦躁而致消耗更大,甚至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利用上下班天气较凉快的时候走路,既达到了运动的目的,又不致发生因堵车心情恶劣的现象,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但夏季不宜做剧烈运动,夏天的锻炼不宜大汗淋漓,减少出汗,就是养心。老人运动更要适当,以免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
7、  善于调心静心
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特别是在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度变化不明显时,更易使人感到心胸憋闷,产生焦躁和厌烦情绪,从而诱发心烦,神昏等精神疾病。所以,夏天要心静。
如何做到心静呢?一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二要多闭目养神,多静坐,可以帮助排除心中的杂念。这样,精神自然会饱满,这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