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代,“吃饭”都是百姓的头等大事。如今,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费增加过度,粮食和蔬菜类消费不断减少······这些偏离平衡膳食原则的食物消费模式增加了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为了让大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在“全民营养周”到来之际,营养师陈丽琴与大家聊聊今年的主题——“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
1
奶制品的营养
1. 奶及奶制品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是钙的良好来源。
2. 充足摄入奶及奶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尤其有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
2
每天需要喝多少奶
1.建议每天摄入300-500ml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实际摄入量远低于推荐量,鼓励多摄入。
2.奶及奶制品钙含量较高且易吸收,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老年人易骨质疏松,尤其需要每天足量摄入。
3.建议日常膳食选择不同奶及奶制品,如每日饮用一杯奶,适当搭配一杯酸奶或2-3片奶酪等。
4.可多途径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摄入,如在烘焙、炖、煮等烹饪过程中添加。
3
日常应如何选择?
1.除牛奶外,羊奶、马奶、驼奶等也是奶及奶制品的重要组成,居民可根据需要多元化选择;
2.先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不能用含乳饮料替代;
3.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无乳糖、低乳糖奶或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超重肥胖、高血脂人群可选择脱脂奶或低脂奶。
1
豆制品的营养
1.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
2. 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可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等发病风险,还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
2
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豆制品
1.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目前我国2/3以上的居民未达到推荐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2.一日三餐可选择不同的大豆及其制品,20克大豆相当于北豆腐约60克、南豆腐约110克、豆腐干约45克、豆浆约300克。
3.大豆及其制品是素食者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每天应足量摄入,全素人群平均每天应摄入50-80克,蛋奶素人群25-60克。
4.自制豆浆须煮透;烹制和食用大豆及其制品时,应少放油、盐、糖。
5.摄入畜肉过多的人群,可用大豆及其制品替换部分肉类,既保证了优质蛋白质摄入,又可减少因摄入过多畜肉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6.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人群,如无饮食禁忌,可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3
许多患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胆囊及肾结石人群说不能吃豆制品
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豆制品在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嘌呤含量有所降低,高尿酸血症人群及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豆制品能调节胆固醇及钙代谢,防止胆结石及肾结石形成,因此患有结石人群可以吃大豆制品。
1
为什么要减油
脂肪是人体重要营养素之一,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等,主要来源于烹调油和畜肉。但长期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增加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
每天应摄入多少油
1.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以25-30克为宜。目前我国居民烹调油平均摄入量已超出推荐量的1/3。减油的重点在于减少烹调油。
2.家庭烹饪可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建议选择蒸、煮等烹调方法,少煎炸。
3.不同烹调油的营养构成不同,多样化选择有利于营养平衡,建议采购烹调油时适当调换品种。
3
如何减少食用油的量
1.在外就餐和点外卖时注意选择低油菜品,主动提出少油需求,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2.少吃油炸和高油食品,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品。
3.除烹调油外,肥肉、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不宜多吃。吃畜肉宜选瘦肉,每人每周畜肉摄入不超过500克。
4.儿童、青少年要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健康饮食习惯,超重肥胖、高血脂人群等更应控制脂肪摄入,做到食物多样、合理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