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寒潮来势汹汹
很多地方开启了“速冻模式”
虽然最近气温有所回升
但是对于患有冻疮的小伙伴来说
冬季却是个十分难熬的季节
那么冻疮是如何引起的
又该如何预防呢
下面跟随小编
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冻疮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由于寒冷低温、环境潮湿等因素侵袭、引起的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炎症损害。当皮肤组织处于寒冷(0-10℃)、冷热骤变或高湿度环境时,皮肤小血管痉挛性收缩,久而久之,动脉血管出现麻痹继而扩张,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淤血,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诱发冻疮。
冻疮好发于肢端末梢部分,最常见的是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瘙痒、疼痛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水疱、溃疡、继发感染等。症状会延续1-2个月,部分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
冻疮的诱发因素
1.环境因素
当皮肤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时,易诱发冻疮。
2.衣物过紧
当穿着的衣物过紧,例如紧身裤袜等,使得血液循环不畅,容易诱发冻疮。
3.疾病因素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疾病,可伴有末梢循环不良,容易引发冻疮。
冻疮如何预防
1.寒冬季节做好保暖措施
避免寒冷和潮湿这两个要素,就能有效预防冻疮。尤其是儿童、青年女性等高危人群,出门前戴好手套、围巾、口罩、帽子,避免皮肤裸露在寒风中。
2.加强体育锻炼
即使是在寒冷环境中,也要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饮酒、吸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酒精、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收缩小血管的作用,不利于身体保暖。虽然喝酒后短期会觉得身体发热,但手脚更易觉得冰凉。在平时中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
4.如果往年得了冻疮,今年最好提早预防
入冬要注意保暖,可以多吃一些温补驱寒的食物,如生姜、红枣、肉类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如静脉曲张、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冻疮如何治疗
1.不要过多的揉搓按摩
尽量不要抓挠,如果奇痒难忍,一定要轻柔再轻柔,避免冻疮在抓挠下发生破溃。
2.切忌直接用热水烫
建议让冻疮部位的温度逐步回升,如搓手,等到冻疮部位逐渐变暖后,再用温水泡一泡,促进血液循环。皮肤没有破损的,可选用10%樟脑软膏、冻疮软膏等;有皮肤破损感染的,可外用消炎药膏。
3.注意事项
一般冻疮在2-3周左右可自愈。如果超过3周冻疮还未好转,伴有明显溃烂流脓、剧烈疼痛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是感染的征兆,要及时来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