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急救常识
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保健养生 保健养生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入眼已秋分

发表日期:2023-09-23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量:38


二十四节气·秋分

今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也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

古人也称之为"争日",日为阳,夜为阴,秋分日当天,阴阳相争,没有争出结果,反而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阴阳平衡,昼夜相等。而养生也讲究顺天应时,阴阳平衡,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能顺应阳气的收藏,早起,能顺应阳气的舒长,这样就能敛阳气,养护身体。

传/统/二/十/四/节/气


秋分前后,暑热散尽,天气渐冷,气候干燥,此时易引起年老体弱者出现不适感,故应注重以下"四防":


一防·防秋凉

秋分早晚温差大,除了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外,还要保护身体这几个极易受寒的部位:

1.暖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

2.暖腰——肾喜暖怕寒;

3.暖脚——扶助正气抵御寒邪。


二防·防秋乏

中医看來,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咽干、口干、鼻干都是秋乏的表现。平时应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另外多做伸展运动可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



三防·防悲秋

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导致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此外,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也易使人的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悲秋"情绪。


四防·防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常常会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燥热表现,此时要注意防燥润肺。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所以应多吃润燥食品,如梨、荸荠、柚、银耳、甘蔗等。



传/统/二/十/四/节/气


01

秋分·足疗养生

中药足浴疗法是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全息根据生物学理论的结合,将托毒透邪、补肾活血养血方药通过足部药浴,直达脏腑。并施以足部穴位按摩,疏通经气,调理气血,以达到托毒透邪、补肾活血养血的功效。

02

秋分·按揉穴位养生

1.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心主神,与情志相关,按摩此穴能通心血生心神、舒缓情绪。

具体方法:左手拇指点按右手内关,适度下按半分钟,再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有酸、麻、胀、痛感为佳。再换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每日2-3次。

2.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忧郁的根本病机是气血逆乱刺激本穴能调节中焦脾胃,枢转气机、运化气血,气顺血畅,则精神可安。

具体方法: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左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坐在凳上,弯曲上身,将自己的拇指指端按在足三里穴上,做点按的活动,一按一松,连续做36次,两侧交换着进行,宜在饭后一小时进行。


03

秋分·中医美容养颜

采用纯中药研磨成粉并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面部,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的作用。其适应症广泛,如痤疮、黄褐斑、脂溢性皮炎、面部皮肤粗糙、面色晦暗等,都可以通过中医美容的方法改善症状。

此外,还推荐服用秋梨膏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一道传统的药膳。以精选之秋梨(或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止咳、祛痰、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贝母、红枣、蜂蜜等熬制。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便干燥闷、劳伤肺阴、咳吐白痰、久咳咯血等呼吸道病症。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秋梨膏是一道秋季滋补良品。



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和(0)13958568120 咨询电话 0576—85170118 投诉电话:0576-85170022(工作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临海市大洋西路375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5001968号-2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