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暑热之气盛行
若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中暑
出现高热、烦躁、头晕
头痛、胃口不佳等症状
出现中暑症状
到医院就医的人也特别多
来听听中医师是如何防暑消夏的吧
中医称中暑为“暑厥”“暑风”“闭证”,认为是由于体内元气亏虚,夏季暑邪乘虚而入,灼燔阳明、触犯心包所致。中暑时,会出现全身无力、气短、困倦、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并伴随发热、昏迷、抽搐等症状。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洋中医馆名誉馆长冯锦介绍道:“高温、雷雨多发,潮湿闷热,人体出汗多耗气伤阴,体质虚的人容易中暑,一定要做好预防。”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西瓜、绿豆汤、乌梅赤小豆汤都是解渴消暑的佳品,但不宜冰镇。
夏季虽热,但也并非需要藏于室内不做运动。锻炼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江河湖等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为主。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否则大汗淋漓,容易伤阴,也损伤阳气。
此外,人们在高温天气下还容易患上“空调病”。夏季最忌受热后“快速冷却”,这会使人体寒气聚集,不易散发。许多人一回家便喜欢打开空调、电扇或立刻冲洗冷水澡,这样容易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如果要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室内温度不宜调至24℃以下,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在炎炎夏日中,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少食生冷刺激食物。放松心情,适度运动,清凉一夏。
专家简介
200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省第三批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浙江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常务委员,浙江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研究分会委员,高级营养师。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曾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擅长中医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对老年病、慢性病长期调理、肿瘤术后康复等有独到见解,对妇科更年期前后诸证、月经不调、儿童肺脾调养、成人肥胖焦虑失眠等亚健康状态的纠正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常规汤剂、丸药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食疗、茶饮、药酒、膏方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助治疗。